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东升满族蒙古族乡雷家窝堡村

行政地名:雷家窝堡村 行政隶属:东升满族蒙古族乡 行政代码:210123211209
长途区号:024 邮编代码:110000 车牌号头:
行政级别:

地名由来:清嘉庆年间从山东闯关东至此雷姓,范姓人家开荒占草,搭窝棚首居此地,繁衍生息,后以雷姓居多,得名雷家窝堡。

【雷家窝堡村】建制村,位于乡政府南6千米处。南与西关乡一河之隔,北平缓坡地,南地平坦低洼。2004年3月原陶廉村三个自然屯并入该村。辖8个自然屯。区域面积14.9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11970亩。

〔雷家窝堡〕自然屯,村部驻地,背靠平缓坡地,面向低洼平坦地。南有南小陵河流经此地。以汉族人居多。清嘉庆年间从山东闯关东至此雷姓,范姓人家开荒占草,搭窝棚首居此地,繁衍生息,后以雷姓居多,得名雷家窝堡。现雷姓和范姓仍然居多。区域面积3.28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2600亩。

〔樊家窝堡〕自然屯,位于村西北0.5千米处。已和雷家窝堡连居,位于现在雷家窝堡向北通往乡政府公路东侧,地势平坦。清咸丰年间,随公主陪嫁的满族人孟姓、樊姓人家首居此地,开荒占草。后樊姓、孟姓通婚后,取姓“樊”命名樊家窝堡。区域面积1.79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1430亩。

〔团山子〕自然屯,位于村东南0.5千米处。位于雷家窝堡东南,现和雷家窝堡连居。屯前紧靠通往西关乡的二西线公路(二牛所口镇——西关乡),屯北有一小山,形似面团,故称之为团山子。区域面积1.34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1100亩。

〔西雷家窝堡〕自然屯,位于村西0.5千米处,地势平坦。与雷家窝堡自然屯一道相隔,这里是雷家窝堡分支。现位于该村中部,在陶廉村并入前属该村最西端,因此称之为西雷家窝堡。区域面积1.49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1200亩。

〔小前街〕自然屯,位于村西南1.5千米处。地势平坦。是雷家窝堡分支。现位于雷家窝堡村中部,在陶廉村并入前属该村西侧偏南方,因此称为小前街。区域面积1.19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900亩。

〔陶廉窝堡〕自然屯,位于村东2.5千米处。位于雷家窝堡最东边,地势平坦低洼,南小陵河流经屯南。清咸丰年间有陶姓、廉姓移民到此开荒占草,搭窝棚首居,陶姓、廉姓居于屯子的两头。随着逃荒者的不断涌入,两户间的房舍不断增多,逐渐连居成屯,人们取首居者两姓氏称为陶廉窝堡。区城面积3.43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2700亩。

〔大泉眼〕自然屯,位于村西3.5千米处。位于雷家窝堡西南,土地南连西关乡,屯子背靠河套堤坝,属低洼平坦地。早年是法库门蒙古族陈姓人家圈用放牧之地,清朝晚期从山东寿光姜家庄闯关东至此的姜姓人家最早租地开荒,首居此地。据说当时在屯北打水井,挖出了“龙骨”(动物的骨骼),置于盛满水的碗中,水不外溢传称为龙骨。继续挖掘有泉眼出现,水流如注,十分旺盛,每逢夏季井水会自然溢出。故名为大泉眼。后因无法饮用,将其回填。井虽没有用,但村名却留下来。由于此地居于东升乡南端,为了和境内北大泉眼区别开来,后称之为南大泉眼。区域面积1.34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1200亩。

〔赵家窝堡〕自然屯,位于村西3千米处。位于雷家窝堡西,偏北。地势总体向西倾斜,多为坡岗地。原名称赵金窝堡,是清朝末期赵姓、金姓人家到此地开荒占草,搭窝棚首居而得名。后金姓迁往其他屯落,只剩赵姓。据说赵姓是从南小陵赵家窝堡迁来的,故沿用其名,称之为赵家窝堡。区域面积1.04平方千米,耕地面积840亩。

东升满族蒙古族乡行政区划

地名 行政代码 行政级别 资料介绍
五家子村 210123211201 地名由来: 清光绪初年,有王姓、李姓、刘姓、侯姓、赵姓五户人家闯关东来到此地开荒占草。故称此地为五家子。 【五家子村】建制村,位于乡政府东2.5千米处。北靠胜关屯村,南...【详细】
雷家窝堡村 210123211209 地名由来: 清嘉庆年间从山东闯关东至此雷姓,范姓人家开荒占草,搭窝棚首居此地,繁衍生息,后以雷姓居多,得名雷家窝堡。 【雷家窝堡村】建制村,位于乡政府南6千米处。南与...【详细】
胜官屯村 210123211200 地名由来: 在清嘉庆年间就有人居住,东北紧靠卧龙湖。据说当时有一个从此地路过的盲人,用此处井水洗脸洗眼,从此以后眼睛就能看到东西了,后来人们高兴的称此地为圣水屯。后...【详细】
南小陵村 210123211208 地名由来: 该屯名因当地有清时蒙王府一个陵园而得名,因地处该乡南部而称南小陵。 【南小陵村】建制村,位于乡政府西南9千米处。南邻西关乡大广宁,以南小陵河为界;西与法库县...【详细】
大房身村 210123211207 地名由来: 道光年间,随公主席嫁的金、张、李三姓人家最早到此开荒占草,建房居住。三户东西相邻,每户房舍宽敞明亮,坐落的庭院也特别大,故称大房身。 【大房申村】建制村...【详细】
靠山屯村 210123211206 地名由来: 原有一条河东西向贯穿屯间,将其分成南北两屯。建国后河道整治将其改向了山后。后由最早有人居位住,在咸丰年间有一王姓人家闯关东至此,开荒占草,背北山首居此地...【详细】
善友屯村 210123211205 地名由来: 清咸丰年间,黄姓人家从山东闯关东至此,被临近莲花岗自然屯居住的刘姓人家收留,刘姓人家非常善良,对待该户特别友好。稳定之后,黄姓人家带着这份感激之情来到现...【详细】
吴家窝堡村 210123211204 地名由来: 清光绪年间有一吴姓人家从山东移民到此搭了个窝棚居住下来,开垦荒地,取名为吴家窝堡。 【吴家窝堡村】建制村,位于东升乡西侧,位于乡政府西6千米处,南为缓坡岗...【详细】
历家窝堡村 210123211203 地名由来: 清咸丰年间有历姓、陈姓人家从山东逃荒至此,搭建窝棚首居此地,开荒占草,繁衍生息。因历姓家族发展旺盛,因此称此地为历家窝堡。 【历家窝堡村】建制村,位于乡...【详细】
东升村 210123211202 地名由来: 早在清朝嘉庆年间就有蒙古族人在此圈地放牧,嘎力得是蒙语凤凰的意思,因居地中间有溪水长流,两侧有山岗,如同凤凰展翅欲飞,故得名嘎力得窝堡。至道光年又有张姓...【详细】

CopyRight 2022-2023 海阔中华地名网 All Rights Reserved.山ICP备19002009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