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
行政地名: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 | 行政隶属:涉县 | 行政代码:130426201 |
长途区号:0310 | 邮编代码:056400 | 车牌号头:冀D |
行政级别:乡 | 人口数量: | 人口密度: |
辖区面积:约106.5平方公里 |
地名 | 行政代码 | 行政级别 | 资料介绍 |
韩家窑村 | 130426201226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康熙年间始建, 韩姓从山西省武乡县韩北铺迁该地立村,开始打窑居住,故名韩家窑。 韩家窑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行政村,城乡分类代码为220,为村庄。...【详细】 |
郝家村 | 130426201225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康熙年间( 1662--1722年) ,郝姓从南庄村迁该地立村,以姓氏取名郝家。 郝家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行政村,城乡分类代码为220,为村庄。区划代码为13042620...【详细】 |
石窑村 | 130426201224 | 村 | 地名由来: 该村始建年代无考。始有境内弹音村张姓迁此,后有南岗村陈姓迁来。因村后石崖上有一 天然窑洞,故取名为石窑。 石窑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行政村,城乡...【详细】 |
塔坡村 | 130426201223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乾隆年间,境内更乐村赵姓和北岗村李进迁此种地立村。因建村于东山坡上,村下有一寺院,寺内有座小塔,故取名塔坡。 塔坡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行政...【详细】 |
石门村 | 130426201222 | 村 | 地名由来: 该村为一古村, 宋代就称石门。始有康、牛二姓分东西两片居住,以地取名“西小碾”和“白草坪”。后人口渐多,以康姓为主户,称康家庄。后以村西北有两山,拱峙如...【详细】 |
新桥村 | 130426201221 | 村 | 地名由来: 明洪武年间师姓迁该地立村。因建村于清漳河畔,该处为一重要渡口,每逢秋冬人们常在河上架桥以便通行,后把村名称为新桥。 新桥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...【详细】 |
靳家会村 | 130426201220 | 村 | 地名由来: 明成化年间(1465-1487年),山西省洪洞县靳姓四兄弟迁该地种地立村,以姓氏取名。 靳家会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行政村,城乡分类代码为220,为村庄。区划代码...【详细】 |
岩上村 | 130426201231 | 村 | 2016年12月,岩上村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。 岩上村地处太行山南端余脉,涉县西北部,为山地地貌区,境内以高山、山地为主,地势两边高中间低,海拨在900-1200米之间,平均...【详细】 |
梯上村 | 130426201230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乾隆年间, 薛姓从境内弹音村迁此立村。因住在山上, 村下有段路陡如阶梯,故名。 梯上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行政村,城乡分类代码为220,为村庄。区划...【详细】 |
曲里村 | 130426201219 | 村 | 地名由来: 该村为一古村。清嘉庆四年《涉县志》称:“曲里, 本古丰里。”来历含义无考。元代就有此村,明代称上、下曲里。由于该村位于清漳河弯曲处而得名。后来清漳河水将上...【详细】 |
西泉村 | 130426201229 | 村 | 地名由来: 该村始建年代无考。始有境内胡峪村贾姓迁此种地立村。后其他姓氏也陆续迁来,分住在马家庄、半截沟、南庄。后来聚居处。因村庄位于黑山西面,故称“西峧”。因境内...【详细】 |
塔庄村 | 130426201218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康熙年间境内田家会(小会)村张姓,山西省辽州(左权县)择城村阎姓和黎城县善业村李姓相继迁来立村。因村中建有一座塔,故得名“塔耳庄”,一名“塔儿庄”,后简称...【详细】 |
东泉村 | 130426201228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初, 山西省辽县(今左权县)十里店程姓,境内胡峪村贾姓迁此立村。原分居于吴克郎、东庄、后堂三个小村。后聚居一处,以东庄为首取名“东峧村”。因境内有数个东峧...【详细】 |
活水峧村 | 130426201216 | 村 | 地名由来: 该村石佛寺 有明嘉靖二十六年( 1547年)重修碑记。由此可知,明嘉靖之前就有此村。始有磁县祁家岭祁姓,境内宇庄村马姓迁此立村。因村北井洼沟有一股活水,四季常流,...【详细】 |
苏家庄村 | 130426201227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雍正年间 ( 1723--1735年),河南省林县任村苏姓迁此立村,以姓氏取名苏家庄。 苏家庄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行政村,城乡分类代码为220,为村庄。区划代码为...【详细】 |
半峧村 | 130426201217 | 村 | 地名由来: 明万历年间,境内田家会(小会)村田姓迁来立村。村庄原散落在山沟两边,后被山洪冲走东半边,剩下西半边,故取名半峧。 半峧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行政村...【详细】 |
峪里村 | 130426201215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初, 南庄郝姓迁该地立村,后杨、王等姓迁住,散居山岭两侧,称铁甲峪,后合并起来,形成村落,改称峪里村。 峪里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行政村,城乡...【详细】 |
污犊村 | 130426201206 | 村 | 地名由来: 东辽城元至元十六年 《峰泉寺碑志》载有:“ 维那污犊村魏胜”。可见,元代就有此村,魏姓来此较早。明初,贾姓从山西省洪洞县迁来。此处系一古地名,由民间历史故事...【详细】 |
南坡村 | 130426201205 | 村 | 地名由来: 始有境内霍地村(清凉村)李姓迁此立村。后有从山西省太谷县上庄村师姓迁来。因村建在污犊垴南面的半山坡上,故取名南坡。 南坡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行政...【详细】 |
西涧村 | 130426201214 | 村 | 地名由来: 明万历年间 (1573- - 1620年),江万良、江四文二人从更乐村迁此立村。因村庄位于两山之间的沟旁,沟内有山涧小水,故称清涧庄。后村东侧又立一村,称东涧,此村改称西涧...【详细】 |
贾家庄村 | 130426201204 | 村 | 地名由来: 该村为一古村,立村年代无考。始有贾姓在此居住。原村在现村之上,名洗耳村。因民间神话传说尧王过此在清泉洗耳朵而得名。后村庄被漳水冲毁,迁至现址,以姓氏改名...【详细】 |
张家庄村 | 130426201213 | 村 | 地名由来: 明万历四十年 (1612年),张景元、张景清兄弟二人从山西省武乡县张白村迁来立村。清乾隆年间,江兰珠、江玉珠兄弟二人从境内西涧村迁来。因该村东北面的来家山原称前...【详细】 |
刘家庄村 | 130426201203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朝初期始建,有武安县刘家庄刘姓迁该处居住,仍以原籍命名刘家庄。 2022年3月,刘家庄村被确定为邯郸市2020—2021年度市级文明村镇。 刘家庄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...【详细】 |
来家山村 | 130426201212 | 村 | 地名由来: 村始建年代无考。赖姓最先在此立村,以姓氏称赖庄。因其处在毛岭附近,曾称毛村。又因其位于毛岭西南五里许,也称西五里。还以其位于毛岭之前,又称前庄。清代中后...【详细】 |
东辽城村 | 130426201202 | 村 | 地名由来: 该村为一古村,建村年代无考。陈、侯二姓最早在此居住,后他姓相继迁来,与西辽城习惯统称辽城,原称燎城。东汉末,袁绍为拒曹操曾在毛城(茅岭底、辽城一带)屯粮,...【详细】 |
茅岭底村 | 130426201211 | 村 | 地名由来: 原称毛岭。清嘉庆四年《涉县志》载:“汉袁绍拒曹操与审配议发槛使武安长尹楷屯毛城,通上党运粮处,城即其所筑也,今尚存城址”。元末明初,张万良到此处西南的山...【详细】 |
西辽城村 | 130426201201 | 村 | 地名由来: 建村年代无考。陈、侯二姓最早在此居住,后他姓相继迁来,与东辽城习惯统称辽城,原称燎城。东汉末,袁绍为拒曹操曾在毛城(茅岭底、辽城一带)屯粮,后被曹军烧掉,...【详细】 |
污犊垴村 | 130426201210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康熙年间 ( 1662- -1722年),赵金、赵银、赵财、赵宝弟兄四人从山西省襄垣县城北迁来立村。因该村位于污犊村的山垴上,故称污犊垴。 污犊垴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...【详细】 |
西沟村 | 130426201209 | 村 | 地名由来: 宋代, 就有魏姓在此居住。后李姓从境内连泉村迁来,冯、樊、杨姓从南岗村迁来。相传,原村在现村西一里许, 称岩家庄。后因村东有水,故东迁于现址。以其处在污犊...【详细】 |
黄栌垴村 | 130426201208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光绪年间( 1875- - 1908年),境内大窝村(大洼村)张成田迁来立村。因后山垴上有一棵黄栌树而得名黄栌垴。后山西省武乡县赵义芳到该村西又立一村,故两村分别称东、西黄...【详细】 |
郭家村 | 130426201207 | 村 | 地名由来: 清初,郭姓迁该地立村,以姓氏命名。原名郭家庄,后简称郭家。 郭家村是河北省邯郸市涉县辽城乡下辖的行政村,城乡分类代码为220,为村庄。区划代码为130426201207,居...【详细】 |
地名由来:建村年代无考。陈、侯二姓最早在此居住,后他姓相继迁来,与西辽城习惯统称辽城,原称燎城。东汉末,袁绍为拒曹操曾在毛城(茅岭底、辽城一带)屯粮,后被曹军烧掉,故得名儣城。该村元至元十六年(1279年)《峰泉寺碑记》称“真定府涉县燎城村”。因该村原有一洪门寺,又称燎城寺上村。明嘉靖四年《创建顺阳桥记》载有:“河南彰德府磁州涉县以北四十余里许,其地名曰燎城寺上村。”该村清道光十年《重修七佛垴碑记》:“辽城者僻邑也。地接上党及豫州之西偏村东南隅,有荒城为墓趾略存。相传,为建安末审配所置屯粮处也。后为火毁,因名曰燎城。后人以‘燎’非吉字改名曰‘辽’,取‘辽远’之意也。”。
辽城乡位于涉县西北端,除东部外,均与山西省黎城县毗邻。境内山谷纵横,有海拔1562.9米的涉县最高峰--羊大垴。1996年辖区面积106.5平方公里。有47个自然村,置30个村民委员会,19512口人。清漳河、源庄河及漳西渠、漳北渠均从境内通过,沿渠、沿河地带灌溉方便。有耕地11955亩,主要种植小麦、玉米、谷子、水稻和豆类。干鲜果品有核桃、柿子、花椒等,尤以柿子为盛。企业有建材厂、造纸厂、石英砂厂、炼焦厂、电料厂等。社会总产值4880万元。涉(县)左(权)公路由此出境。有初中3所,小学22所,卫生院2所,卫生室6个。乡政府驻地西辽城村,距县城19.5公里,为三国时曹操火烧袁绍屯粮之地。抗日战争中,冀太联办曾驻东辽城,0涉县县委和涉县第一个党支部在境内刘家庄成立。
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旧址
晋冀鲁豫抗日殉国烈士公墓,位于涉县辽城乡石门村莲花山下,占地面积200余亩,因安葬有抗日战争中为国殉难的著名抗日烈士而得名,又因安葬有我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最高将领、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,
辽城铜佛寺
辽城铜佛寺位于涉县辽城乡,年代为明、清。辽城铜佛寺为邯郸市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塔庄千佛塔
塔庄千佛塔为明代古建筑,位于涉县辽城乡塔庄村内。塔庄千佛塔是邯郸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。